Industry news

碳酸锂持续暴涨90%的人没看懂这盘大棋

  

碳酸锂持续暴涨90%的人没看懂这盘大棋

  近期碳酸锂市场掀起一波强势上涨行情,期货现货价格同步攀升,锂矿股集体飙升,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本文将从碳酸锂价格暴涨的市场表现入手,深入剖析推动此轮行情的三大核心因素——供给收缩、成本推动与需求预期改善,系统梳理产业链上下游最新动态,并对未来价格走势进行多维度研判。

  2025年7月下旬,碳酸锂市场突然迎来一波强势上涨行情,其力度和速度令市场参与者措手不及。7月24日,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盘中大涨7.83%,触及77120元/吨,创下近半年新高。更为惊人的是,自6月23日反弹以来,该合约价格已累计上涨超过30%,呈现出典型的V型反转态势。期货市场的火爆行情很快传导至现货市场,当日电池级碳酸锂报价上涨1350元至70450元/吨,工业级碳酸锂同样上涨1350元至68800元/吨,氢氧化锂也跟涨1100元,呈现出全品种普涨格局。

  这种“期货+现货”双双上涨的行情,说明市场情绪已经被点燃了。自6月下旬以来,碳酸锂期现价格同步攀升,市场呈现显著反弹态势。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当前供需格局仍未扭转,但2025年锂盐供需缺口将持续收窄,“白色石油”基本面已现改善信号。从之前的跌跌不休,到现在的强势上涨,碳酸锂基本面发生了哪些变化,上涨能不能持续?

  值得注意的是,这波上涨行情并非突发性事件,而是有迹可循的趋势延续。回顾2025年上半年,碳酸锂价格曾经历持续下跌,主力合约价格最低降至58400元/吨,年内最大跌幅达28.5%。然而自6月末开始,盘面突然强势反弹,截至7月25日,主力合约已突破75000元/吨大关。这种由跌转涨的V型反转,背后是碳酸锂基本面发生了实质性变化。

  本轮碳酸锂价格上涨的首要驱动力来自供给端的突发性收缩。与以往周期性波动不同,此轮供给收缩既包含政策层面的合规整治,也有企业主动的停产检修,形成了双重挤压效应,直接改变了市场供需预期。

  政策层面的供给收缩以江西和青海两地最为典型。7月中旬,宜春市自然资源局下发通知,要求当地8家涉锂矿山企业于9月30日前完成矿种变更储量核实报告编制。这一要求的背景是国家审计署指出这些矿权存在越权审批问题。具体而言,这些矿企最初申请的矿权性质是含锂量低于0.4%的陶瓷土矿,而实际产出却是含锂量高于0.4%的锂云母矿资源。根据《自然资源部关于深化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项的意见》,锂矿资源的矿业权出让登记权限在自然资源部,而陶瓷土矿则可由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审批。这种矿权属性与实际开采不符的情况,导致这些矿山面临重新审批甚至停产风险。

  据测算,此次需重新审批的锂云母矿年产能约13.1万吨LCE(碳酸锂当量),按70%的开工率计算,涉及月度产量约0.76万吨。更为紧迫的是,江西有两座锂矿的采矿许可证将于8月9日到期,涉及年产能超6万吨LCE,市场普遍担忧其续期可能面临障碍。自然资源部旗下全国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管理系统显示,宁德时代旗下宜春时代新能源矿业有限公司的采矿许可证8月9日将到期,开采矿种为陶瓷土。而同样具有锂资源的大中矿业,其湖南临武鸡脚山锂矿项目采矿权证的申请工作则由自然资源部进行审核,这种审批权限的差异进一步加深了市场对宁德时代矿权续期可能受阻的预期。

  青海地区的供给扰动同样不容忽视。7月17日,藏格矿业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格尔木藏格锂业收到《关于责令立即停止锂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通知》,要求立即停止违规开采行为并整改。核心问题在于其依托的察尔汗盐湖钾镁矿采矿权仅登记钾盐开采,未包含锂资源开采许可。藏格锂业2025年计划生产碳酸锂1.1万吨,上半年已生产5350吨,此次停产预计影响月度供应约0.1万吨。虽然公司表示正在积极推进锂资源开采手续办理,但参考去年盐湖股份在类似情况下补交税款后迅速复产的经历,市场预期此次停产持续时间可能较短。

  除政策因素外,锂盐企业的主动减产行为也加剧了供给收缩。7月21日,江特电机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宜春银锂新能源将于7月25日开始进行为期26天的停产检修,涉及全部锂盐生产线日,中矿资源宣布对年产2.5万吨锂盐生产线进行综合技术升级改造,预计停产检修及技改时间约为6个月。这些主动减产行为虽然直接影响量不大,但在敏感时期强化了市场对供给收紧的预期。

  据不完全统计,7月以来各类停产检修影响的月度锂盐供应量约0.2万吨。虽然绝对数值不大,但在市场情绪转暖的背景下,这些供给扰动被放大解读,成为推动价格上涨的催化剂。混沌天成研究院指出,在碳酸锂长期供需宽松的环境下,国内上市矿企已出现账面亏损,此时整治锂资源紧缺时期监管相对宽松的合规问题,甚至进行资源整合,既能改善矿企收入,规范行业发展,又不会导致下游原料短缺,因此江西锂矿许可证续期失败的可能性确实存在。

  供给端的这些变化正在重塑碳酸锂的成本曲线年全球锂资源成本曲线已出现显著下滑,供需匹配点对应的不含税成本由6.5万元/吨降至5.8万元/吨,降幅达10.8%。如果江西锂矿因采矿证问题大规模停产,碳酸锂供需格局将迅速转为紧平衡甚至缺口,价格中枢预计上移。混沌天成研究院测算,若8座矿山9月30日起停产,2座矿山续期失败,预计每月减少碳酸锂产量1.26万吨,下半年国内碳酸锂可能维持供需缺口状态。

  碳酸锂此轮上涨行情并非单一因素驱动,而是在供给收缩的同时,成本端与需求端也同步改善,形成了罕见的三击效应。这种多维度的基本面改善,使得本轮上涨具有更为坚实的支撑,而非单纯的资金炒作或情绪推动。

  碳酸锂生产成本的结构性上涨正在成为推高价格的重要力量。近期,上游锂精矿价格出现明显反弹,直接抬高了碳酸锂的生产成本。数据显示,上周澳大利亚锂辉石精矿的CIF报价上涨7.7%,非洲津巴布韦锂矿涨幅更是达到7.3%。这种全球范围内的锂矿价格上涨,使得依赖进口原料的中国锂盐企业成本压力陡增。

  成本推动的逻辑在产业链中层层传导:一方面,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锂消费国,2025年1-5月碳酸锂净进口量达11.53万吨,对外依存度仍然较高;另一方面,国内锂矿自给率未达预期,尽管2025年中国锂资源储量占全球比重已从6%跃升至16.5%,排名世界第二,但四川等地锂矿因开采条件差,实际开采进度缓慢,新增供给有限。这种供需错配使得中国锂盐企业不得不接受进口锂矿的价格上涨。

  成本曲线年以前,碳酸锂最高边际成本是国内低品位锂云母矿成本,但随着产线技改与管理优化,锂云母提锂成本已大幅降低。目前市场已将碳酸锂最高边际成本对标于外采锂辉石加工成本。而据澳大利亚矿企年报,2025年第一季度仍在运行的高成本锂矿成本同比下降17%-21%,显示出全球锂资源成本曲线整体下移的趋势。这种成本结构的调整,使得碳酸锂的价格底部被逐步抬高,6.5万元/吨以下的价格已被市场认为不可持续。

  需求端的边际改善同样为碳酸锂价格上涨提供了支撑。2025年上半年,全球锂电池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双轮驱动的格局愈发明确。

  动力电池领域,2025年1-5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达401.3GWh,同比增长38.5%。其中,宁德时代以152.7GWh的装机量稳居榜首,市场份额达38.1%;比亚迪装机量70GWh,同比增长57.1%,市场份额17.4%。头部企业的强势表现反映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扩张。值得注意的是,三季度通常是新能源汽车销售旺季,产业链备货需求提前启动,进一步放大了对锂盐的需求。

  储能电池的增长更为亮眼。2025年上半年中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达265GWh,同比大增128%。这种超高速增长主要受两方面因素驱动:一是海外能源危机背景下,家庭储能需求激增;二是国内风光配储政策持续推进,大型储能项目加速落地。储能电池通常使用磷酸铁锂路线,对碳酸锂的需求强度更高,成为拉动锂盐需求的新引擎。

  库存数据也印证了需求回暖的趋势。虽然碳酸锂社会库存仍处高位,但6月以来已开始缓慢去库。Mysteel数据显示,碳酸锂样本库存在5月达到4.35万吨的高点后,6月降至4.01万吨,显示出供需格局正在逐步改善。这种库存去化并非单纯由供给减少导致,而是真实需求增长的结果。据ICC鑫椤资讯统计,2025年上半年全球锂电池产量为986.47GWh,同比增长48.29%,对应碳酸锂需求增长约31.12%,供需缺口持续收窄。

  更为长远的市场需求增长点来自固态电池的技术突破。传统锂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方面已接近理论极限,而固态电池被视为下一代储能技术的当红炸子鸡,具有更安全、能量密度更高、低温性能更好等显著优势。

  产业界正在加速固态电池的产业化布局:宁德时代宣布2025年将量产半固态电池,2027年全固态电池登场;亿纬锂能计划2025年开启中试,2026年开始量产;蜂巢能源披露将于2025年四季度在量产线试生产半固态电池,第一代产品产能规划为2.3GWh,并已锁定国际车企及央企eVTOL的定点项目。这种技术迭代将大幅提升单位电池的锂含量,进一步扩大碳酸锂的长期需求空间。

  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程正在改变市场对锂需求的预期。湘财证券、东莞证券等机构报告指出,固态电池时代将带动锂矿资源、锂电材料和设备端的全面繁荣。虽然短期内固态电池对碳酸锂实际需求的拉动有限,但在资本市场买预期的逻辑下,这一技术变革已成为锂矿股上涨的重要催化剂。

  碳酸锂市场的未来走势将取决于供给恢复速度、需求增长持续性以及库存消化进程等多重因素的交织影响。基于当前市场信息与产业逻辑,我们可以从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时间维度,对碳酸锂价格走势进行全面研判。

  在未来1-2个月内,碳酸锂价格有望维持相对强势,但波动可能加剧。这一判断主要基于两个关键时间节点的政策不确定性:8月9日的矿山许可证续期结果和9月30日8座矿山储量报告审批结果。混沌天成研究院指出,这两个时间点将决定约19.1万吨LCE年产能的命运,相当于全球约7%的供给量,对市场心理影响巨大。

  广期所的政策调整也反映出监管层对市场过热风险的关注。自7月25日起,碳酸锂期货LC2509合约的交易手续费标准调整为成交金额的万分之一点六,这一举措虽未直接限制交易,但可能抑制部分短线投机资金。从历史经验看,在政策敏感期,期货价格往往呈现高波动、高溢价特征,现货价格则相对稳定。

  从技术面看,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已突破75000元/吨的关键阻力位,下一目标位可能在80000-85000元/吨区间。但考虑到短期涨幅已大,且江西锂矿停产风险尚未完全落地,价格可能出现技术性回调。上海证券报调研显示,目前下游企业对高价锂的接受度仍然较低,现货市场成交以刚需为主,这种期现背离的状态难以长期维持。

  展望2025年四季度至2026年,碳酸锂市场有望实现实质性的供需再平衡,价格中枢将逐步上移。多家机构预测,2025年锂盐供需缺口将持续收窄,2026年可能达到实质性的供需平衡,随后进入紧平衡甚至短缺状态。这种预期变化正在引导产业链各环节调整策略。

  供给端,6.5万元/吨的价格已触及大部分锂矿厂商的成本线,向下空间有限。中信证券指出,若价格长期低于6万元/吨,澳大利亚高成本锂矿可能被迫减产,从而形成成本支撑。实际上,2025年上半年碳酸锂价格的持续下跌已经导致部分高成本产能出清,全球锂资源成本曲线明显下移。随着低价库存的逐步消化,市场将寻找新的价格平衡点。预计下半年锂盐价格在6-8万元/吨区间震荡,节奏上若出现需求不及预期或供给端故事交易结束,锂盐价格或进一步重心下移,但考虑到Q4预期转好,下方空间依旧有限。

  需求端,新能源汽车与储能两大市场的增长具有较强确定性。高工产研(GGII)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477GWh,同比增长49%;储能电池出货265GWh,同比大增128%。这种需求增长有望在三季度传统旺季进一步加速。与此同时,产业链各环节产能利用率已回升至较健康水平:锂电池TOP10企业产能利用率达65%,磷酸铁锂材料达80%,负极材料达72%,显示出实际需求对产能的消化能力增强。

  从更长期的视角看,多位行业专家认为碳酸锂价格有望回归10万元/吨左右的理性区间。高工锂电董事长张小飞博士、天赐材料徐金富等行业权威均指出,10万元/吨的价格水平对产业链各环节都相对健康:锂矿企业可获得合理利润,锂盐厂保持适度加工费,电池厂也能维持稳定毛利,最终实现全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值得警惕的是,锂资源全球分布广泛,价格上涨后,非洲、南美等地的高成本产能可能重启,从而抑制价格上行空间。此外,2024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锂电产量基数较高,2025年下半年需求增速可能放缓,这也是潜在的风险因素。

  这一波碳酸锂价格快速反弹,本质上是政策持续引导、市场供给调整、需求边际改善、成本抬升+技术利好共同作用的结果。总体而言,碳酸锂市场已走过最困难的时期,正步入新一轮周期。在双碳目标引领下,锂作为白色石油的战略价值毋庸置疑,但其价格走势将更加市场化、理性化,过去那种暴涨暴跌的极端行情或难再现。把握产业趋势、理解成本结构、关注技术变革,方能在新周期中找准方向。

  行业快讯 · 目录#行业快讯上一篇未来40年新材料发展趋势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